如果在未来一两年,每桶原油达到200美元甚至更高的水平,我也不会感到惊讶。
4月25-26日,石化联合会召开三届二次理事会,讨论通过了《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下称《指南》),明确十二五石化行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为10%以上,到2015年行业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地方政府想上大炼油、大化工的冲动非常强烈,十二五各个地方规划的项目总量非常大。
上述石化联合会内部参与规划制定的内部人士如是说。以中部大省湖北为例,在省域范围内仅有年产百余万吨的小油田江汉油田,但石化业位列该省七大千亿支柱性产业之一,且计划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倍增。2010年6月,煤制天然气的地方审批权也被中央收回。反对意见认为:中央政府的十二五规划,已将经济增长目标从8%下调到7%。同时,要形成超过15家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特大型企业,行业实现由大变强的转型。
[page]太赚钱的诱惑 在今年两会上海团的分组讨论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戎光道对当前石化行业的现状提出尖锐批评。在已公布十二五规划的省市中,大多数都将石化产业作为了支柱产业或者重点发展对象。事实上,信奉市场至上的美国在历史上也曾对石油实行过价格管制,但总体上弊大于利。
虽然此次奥巴马也提到可以动用战略储备油,但此做法易被认为是拿美国的长期利益做赌注去讨好选民。目前看来,高油价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按照眼下这种非正常的增长速度,奥巴马在作秀的同时,已需要开始认真思考何时出手、怎样出手的问题了。另一方面过高的油价会影响经济发展。考虑到油价目前还在上涨中,若动用储备油,虽能一时缓解国内压力,但必然会面临高价补仓的需要,长期而言并不合算。
(作者单位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这一漏洞内容是:不仅包括贸易合同和场外交易等能源期货方式可置于联邦监管之外,能源交易商可成立自己的交易所并在其中履行合同交易,无需受到政府监管。
对此美国众多分析人士认为,奥巴马不过是在做表面文章,意在安抚民众,对控制油价上涨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如有人因牟利而违法涨价、危害消费者利益,联邦和州执法机构将予以打击。管控油价的博弈史美国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监管的传统办法是通过市场运行进行的。愤怒的民众将矛头指向了政府不作为,刚刚宣布竞选连任的奥巴马民意支持率也因此节节下降。
美联社和捷孚凯咨询公司上月联合进行的民调显示,有51%的美国成年人认为国内油价上涨的主因是石油公司想要赚钱,认为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变化才是关键因素的受访者不到40%。目前之所以选择以作秀的方式敷衍了事,其内在动机一方面是不愿管,另一方面也是管不了。进口原油按进口价销售(约10美元/桶)。石油利益集团依然活跃,政府不可能对它们实施有效监管。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油价猛涨达到了1986年以来的最高价位。格林斯潘后来谈到这段历史时说:美国实行价格管制取得的经验,就是再也不能实施价格管制了。
尼克松政府颁布了第一号特别规定,要求国内最大的23家石油公司严格遵守限价规定,结果造成大的石油公司减少了原油进口和生产,油品供应短缺。因此,在达到某个临界点之前,政府不会出手控制油价。
据称,它将和多个联邦机构及州司法部门共同运作,调查石油和天然气市场是否存在价格操纵、共谋、欺诈等违法行为,同时将评估商品市场走势和供需状况,审查投资者行为以及投机者和指数交易商在石油期货市场中扮演的角色。虽然安然公司2002年倒闭了,但这一法律漏洞始终存在,成为华尔街石油投机者的重要保护伞。除了安然漏洞之外,美国政府还面临一个油价与经济发展的两难困境:一方面,经济复苏会导致能源需求增长,推高油价。司法部门介入油价监管在多重压力下,4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责令司法部成立金融欺诈执法工作组,调查油价背后的人为欺诈或操控行为,确保油价上涨不含非法因素,保障消费者信心。其实,美国的政治精英们都知道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道理,也清楚民众需要的不是一系列举措而是油价上涨被遏制的结果。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亲任组长,此外,该调查组还包括多名内阁部长、联邦政府政策制定顾问和美国全国检察长联合会成员。
同时,他还不失时机地推销新能源政策,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才是解决高油价的最终出路。当年9月,布什政府命令能源部销售战略储备油,前后一共抛售了三次,短期内起到了平抑油价的作用。
1973年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产油国对美实行石油禁运,油价急剧上扬。1992年,安然公司联合美孚、大陆石油、菲利普斯、BP北美公司等多家能源企业,上书美国商品期货贸易委员会,要求政府放松对其关键能源期货合同的监管,并允许能源期货贸易在纽交所之外的交易所进行,1993年该委员会通过了该提议,将其变为法律
第二,本周的宏观数据要公布了,面临通胀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现在再上调成品油价格,不仅会创出历史新高,而且对于国内抑制通胀是不利的,其他的价格都受到抑制,成品油价格不应该单独上涨。尽管纽约油价跌破每桶100美元,但国内成品油定价参考的是三地原油22个工作日移动均价变化率。
这一次,国家发改委是否会如期启动调价按钮?本周成品油调价的可能性多大?财经评论员叶檀(微博)表示,鉴于国内面临的通胀压力和近期国际油价掉头向下的表现,本次调价的时间节点很可能大幅后推。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目前来看调价与否都会产生不同的问题:韩晓平:这个情况确实非常难说,如果调价,前面大概19天都是一个高价位,现在到最后一天降到了100美金以下,那是美国的,我们不参考美国的油价,我们参考北海布伦特、米纳斯和迪拜三地的油价,现在按照这个油价来看,我想明天调价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这样的油荒其实应该靠市场来解决,所谓的成品油价格上涨,我想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而不应该是全部的唯一的手段。这一次在技术调整之后,油价还会进入高位振荡阶段,依然会维持在高位而不会下跌,所以并不意味着一个周期的逆转。
叶檀:我认为这次调价还是往后延,因为现在调价面临两个压力,第一,国际原油的价格现在正处于大跌时期,所以现在调价的理由并不充分。近期,国内部分地区出现资源紧张和价格倒挂现象,油荒一词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叶檀:现在国际油价面临急速下跌过程,但是这次下跌并不意味着周期已经逆转,国际油价会在比较低迷的阶段徘徊很长时间,因为现在全世界通胀压力比较大,这次油价下跌主要是美元上升与技术平台调整期,两大因素共同造成的。如果油价继续再上调势必造成很多问题,比如现在很多发电企业不愿意发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煤价太高,而煤价高的背后主要是因为油价高造成的运费高。
调价是否是缓解油荒的唯一选择?叶檀认为,整体仍然盈利的石油企业应当承担更多,而油荒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来解决。按照以往的惯例,每逢国内成品油价格进入上调周期后,并不会立刻调整,而是会拖延一周乃至一个月的时间。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9日,距离我国成品油最近一次调价日4月7日已经满22个工作日,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如期打开,政府可以随时上调各地的汽柴油最高零售价。叶檀:现在油荒确实是存在的,解决这个问题,像石油企业是否应该降低募股成本,是不是应该在原油价格比较低的时候增加进口,在原油价格高的时候减少出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不调,两大石油公司就会减少石油供应,减少石油、柴油供应,那么即便想发电、想运煤,车也没有油去运,所以现在是一个两难。事实上我们经常看到相反的情况,就是在国际油价低的时候进口并不多,而在国际油价非常高的时候,又开始大量进口,而国内一些民营炼油厂的油罐又是空置,想要进口也进口不了,就造成了经常是周期的油荒。
上周末,国际油价大幅回落,纽约和伦敦市场油价,都创下了以美元计价以来的最高单周跌幅纪录。现在如果再进一步调整油价,那么煤价会进一步上升,这样更多的发电企业不愿意发电,造成电力供应短缺
近期,国内部分地区出现资源紧张和价格倒挂现象,油荒一词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焦点。如果油价继续再上调势必造成很多问题,比如现在很多发电企业不愿意发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煤价太高,而煤价高的背后主要是因为油价高造成的运费高。
叶檀:我认为这次调价还是往后延,因为现在调价面临两个压力,第一,国际原油的价格现在正处于大跌时期,所以现在调价的理由并不充分。这一次在技术调整之后,油价还会进入高位振荡阶段,依然会维持在高位而不会下跌,所以并不意味着一个周期的逆转。
不仅如此,争点论也可以应用于更为广泛的领域,适用于诉讼(法庭或司法)演说之外的政治(议事或审议性)演说和赞礼性(仪典) 演说,比如,我们曾经谈到,西塞罗在《论题术》第24-26章中将争点论延伸讨论审议 [阅读]
同时,因为在法的运动中应用和形成的知识来自许多学科,从物理学到哲学,从文学到计算机科学,从逻辑学到经济学,学界过去或把法学说成是人文科学,只是着眼法的价值,或把法学说成是社会科学,只看到其规范人们的社 [阅读]
推论模式从二元法律观及方法论出发,认为判断的大小前提是分别形成且是既定的,关注的问题是法律应用的大小前提之间的形式推论过程,对内容不闻不问,解释+演绎便构成了推论模式回答问题的方法。 [阅读]
认同度低,则学科硬度低、软度高,而对其是否涉及生命的第三个维度普遍未予采用。 [阅读]
澳门司法制度具有典型的大陆法系色彩,其司法机关由法院和检察院组成。 [阅读]
法律判断的形成,首先是与如何待法律应用相关,即法律应用是法律发现还是法律适用,抑或包括两者。 [阅读]
施塔姆勒曾引证过一句话:一旦有人适用一部法典的一个条文,他就是在适用整个法典。 [阅读]
于是,法官就具有了更广泛的权力:他们拥有了一定的解释规则的余地,甚至可能对现行的法律进行续造(fortbilden)。 [阅读]